前幾天,關于楊笠的罵戰又上了微博熱搜榜首。 沒錯,就是那個靠吐槽男人火出圈的脫口秀演員,楊笠。 就算你沒有聽說過楊笠,也一定聽過最近特別火的金句: “男人,明明那么普通,卻可以那么自信” 而在騰訊視頻舉辦的脫口秀反跨年演出上,楊笠又再開火:
這幾句話被一些博主摘出來做成視頻,在微博上引起強烈爭議。 這還不算,事件的爆發點是有網友直接把楊笠給舉報了,說她辱罵全體男性宣揚仇恨。 途中姚晨加入罵戰,把話題再次頂上熱搜,輿論場亂成一鍋粥。 這件事在微博激起非常嚴重的性別對立。一方認為楊笠說出了女性心聲,男性感覺被冒犯是因為被戳到痛點了; 另一方覺得楊笠在故意挑起性別對立,說白了就是“打拳”。 現在兩幫人互相攻伐,樂此不疲。 當然也有不少理性的聲音,但都很快被掩蓋下去。 到現在,楊笠就像特洛伊的海倫——一場圍繞她的戰爭,正越演越烈。 回頭看看——楊笠到底說了啥? 和微博上流傳的不同,原版足足有八分多鐘。 前兩分鐘,她自嘲廣告接得太多,出賣了靈魂; 中間一段是講關于自己的爭議,順帶又吐槽了男女關系; 最后是一段升華,講的是她去摘除子宮內膜息肉時,遇到的是男醫生,卻不知不覺地達成了一種頗具詩意的和解。
有了這段升華,你可以大致地感受到,楊笠要講的是性別身份與自由的關系。 你可以說她主題不明晰,段落間脫節,但說是辱罵全體男性就太過了。 更何況脫口秀本身,就是一種冒犯的藝術。 美國的脫口秀尺度要大得多,吐槽起來又狠又辣,楊笠對比起來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女人吐槽男人,黑人吐槽白人。 狠起來吐槽自己,從來不遺余力。 亞裔脫口秀演員黃阿麗,表演出了名的屎尿屁黃段子齊飛; 粵語脫口秀“棟篤笑”大師黃子華,毒舌金句也是層出不窮。 比如吐槽香港人:
吐槽女生:
毒舌諷刺,生猛犀利,這就是脫口秀啊。 說到底脫口秀這種藝術形式,一團和氣是不可能的。 沒了冒犯感的脫口秀,就像不再埋汰于謙大爺的郭德綱,沒得了靈魂。 所以男同胞們不妨寬容一點——被吐槽兩句,也不見得能掉層皮不是。 但有一說一:這回楊笠引起那么大爭議,除了毒舌,還有另外一點。 不夠好笑。 說到底喜劇作品,不好笑才是原罪。 “足夠好笑”是能夠掩蓋絕大多數問題的。 就像《夏洛特煩惱》里,有多少人記得夏洛一開始是個埋汰老婆混吃等死的廢物,做完一場春秋大夢,最后也只是個愛老婆但依舊混吃等死的廢物。 人物成長不足,價值觀有點糊,也并不影響它成為近年喜劇經典。 周星馳的電影亦如是。很多劇情深究起來,無厘頭轉折也很多。 比如《濟公》結尾,任務失敗快變成木頭人的濟公,突然被天降神兵解救。這招機械降神,從古希臘時代就被證明是劇作大忌。 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它們都足夠好笑??! 喜劇論成敗,只在能不能找到觀眾笑點的最大公約數。 而楊笠在反跨年那場,不知道你有沒笑出聲,反正我是全程冷漠臉。 這樣的梗啊,早就聽膩了好嗎。 楊笠反復吐槽男人就像王自健的諧音梗一樣,是一種創作上的偷懶。 諧音梗會被觀眾聽膩,吐槽男人也不能循環一輩子。 你可以去諷刺男權,但是是通過你的表演,去打比方也好,講故事也好,讓人覺得真的好笑,發揮它本來就是一個喜劇的效果,讓男人也覺得好笑。 而不是一上臺就說一句:“大家好,我是楊笠,我覺得男人是垃圾”就贏得滿堂彩。 純粹的吐槽毫無意義。 脫口秀也算是一個藝術門類,也需要帶來思考的。 如果全是“男人都是垃圾”這樣的無腦口號,跟罵街又有什么區別? 我想池子想要吐槽的其實是這一點 再者。 就像汪海林老師所說,“罵人也是個有文化含量有價值取向的活”,當你在挖苦與取悅中間左右橫跳的時候,對你的平衡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平衡不好,就容易踩線,放在哪兒都是不行的。 別說國外尺度大,放得開。 就楊笠的這個段子,拿到國外,把男人替換成黑人,最后包袱翻一個“黑人都是**”,說完了她敢一個人走出劇場嗎? 去年11月,波士頓的一場脫口秀因為提及性別歧視笑話被叫停,其中有一條評論獲得高贊,這位觀眾是這么說的: “我并不贊同因此強行關閉一場喜劇表演,但依賴仇恨笑話獲得笑聲,實在是太偷懶了。我們可以做出更好的單口喜劇?!?/span> 作為一個內容產出者,在創作上不思進取是最忌諱的。 要想在脫口秀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楊笠還得多花點心思才是。 總結一下: 這回的楊笠,是技巧問題,創作問題,但我相信不是刻意引起性別對立。 上綱上線去舉報,真的大可不必。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網絡環境越來越暴戾了。 尤其是在性別問題上,易燃易爆炸的程度比《拆彈專家2》里的核彈還猛。 就拿楊笠這件事來說,一旦你在微博上表示不喜歡楊笠這幾個梗,微博上的人就會給你下“你是酸了”、“你是急了”等誅心判斷。 如果你是女的,她們還會說你“為虎作倀”。 然后一大堆根本不認識你的人,會扔過來“小吊子”、“金針菇”等一系列嘲笑詞。 如果你是楊笠的支持者,而不慎誤入另一方陣營,就會被劈頭蓋臉扔過來一堆“女拳”“母狗”之類的辱罵。 到最后,罵戰已經跟楊笠本身無關了,又回到了男女對立的老套路上。 就像其他任何時候,一旦新聞里出現男或女這兩個關鍵詞,就一定能扯到性別問題上一樣。 說到底,楊笠只是一個引子,萬事萬物都可以是一個引子。 都不過是他們宣泄情緒的出口罷了。 在情緒的碰撞中,所有有價值的觀點都被消解了。 我們最后又能從這場罵戰里得到什么呢?性別問題會因此得到一絲一毫的改變么? 不會。 只有沖突永遠在激化,情緒永遠在放大。 所以說,以后大家遇到同樣的問題,大可冷靜反思一次。 說起來我也是個上網沖浪十幾年的老網民了,一開始呢,還會在網上跟人斗斗嘴。 后來發現,你文筆再好也說服不了偏激的人,更不能順著網線去打他,只能自己悶一肚子氣。 所以后來我學聰明了: 網上遇到糟心的事,不爽的人,一笑置之就好。 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比罵倒一百個鍵盤俠更有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