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黃蓮鄉,那里平均海拔1400米,有“天然氧吧,綠色畫廊,山珍世界,方竹之鄉”的美譽。雖然我沒有一直在家鄉生活,但是時常會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在我的記憶里,家鄉的一花一草依舊是那么清晰,然而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那片茂密的方竹林。 夏天的時候,我和伙伴們喜歡在竹林里玩,進入竹海,霧氣飄蕩,如同置身于綠色的仙境里。竹枝搖曳、竹葉婆娑,灑落在竹林間的陽光斑斑駁駁,地面就像平鋪了一層碎金子。 那繁茂的青枝綠葉,遮天蔽日,竹林里十分陰涼。一陣微風吹過,竹林仿佛輕彈起悠揚的琴聲,裊裊地飄入耳際,那舒緩的節奏,讓我想起了“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名句。竹林,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勇敢。 家鄉的方竹筍和別的竹筍不同,一般竹筍都是“雨后春筍”,可它卻是在秋天長出新筍。一陣秋雨過后,竹林里的筍芽兒們爭先恐后冒出了腦袋,一個個伸出俏皮可愛的小尖頭!你可別小瞧它那呆萌的樣子,它可是“筍中之王”呢,曾經還當作貢品進獻給皇帝! 筍芽兒出土大約一個月左右,人們便開始采竹筍了。這時候,爸爸媽媽也會帶上我回到老家,來到竹林里體驗豐收的喜悅。 采下新筍,媽媽一定會做一桌竹筍宴:竹筍燉排骨、竹筍炒瘦肉、涼拌方竹筍……媽媽總說:“吃了竹筍節節高?!薄拔闯鐾習r先有節,到凌云處仍虛心”,我不僅品嘗到了美味,體會到了豐收的樂趣,還感悟到了向上的力量! 現在,我的家鄉已經有了十萬畝方竹林。隨著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方竹筍采收和銷售都十分便利,方竹筍一車車拉往山外,鄉親們的日子也跟著富裕了起來。方竹林是慷慨的,它給人們獻上山珍美味,它給家鄉帶來脫貧致富的希望,人們從它身上獲得竹椅、竹席、竹笠、竹笛……無論誰來索取,竹林都毫無保留,慷慨地答應、無私地給予。它讓我明白了奉獻的力量。 ![]() 我愛家鄉的竹林,愛它無私的付出和博大的胸襟!我愿做竹林里的一棵新筍,不畏風雨,節節向上;我愿做竹林里的一棵翠竹,無私奉獻,挺拔虛心;我更愿意做一個擁有方竹精神的中國人,雪壓不倒,風吹不折,高風亮節,堅貞不屈! 今天的我就像初生的竹筍,我也要不畏風霜嚴寒,練就過硬本領。待到成材之日,定能為我的家鄉,為我的祖國貢獻我的力量! 【作者:貴州遵義桐梓縣婁山關街道長征小學四(1)班 李仕林;指導教師:張鴻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