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治病救人的過程中,是比較講究元氣的,比如說固本培元、大補元氣等治療方法,都說明了元氣對人體的重要性。元氣生于命門,雖然元氣主要與先天因素有關,但即便是先天元氣不足的人,也可以通過后天的不重合調理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 中醫說,人由氣生,當我們元氣充足,機體的五臟六腑才能保持正常運行,保證身體的健康。如果元氣不足,或者元氣虛衰,我們身體的免疫能力就會大大降低,各種身體不適以及疼痛疾病就會找上門來。所以,要想元氣充沛,適當地補氣是有一定作用的。 想要補氣,就不得不提到黃芪這味中藥了。黃芪,被李時珍稱為“補氣第一藥”,補氣必備佳品,功效了得,不過雖然黃芪這味中藥是補氣的上好良藥,但也需要用對癥,用對地方,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需要了解它的功效和對癥,不然隨意亂用也不會有任何作用的。那么,黃芪究竟應該怎么用呢?一起來看看吧。 1.黃芪的功效 對于黃芪的功效,可以大致歸納為幾類。首先,黃芪能補氣益衛,中醫所謂的衛氣,就是指浮于體表、保護體表的氣。補充人體的衛氣,能幫助提高免疫力,對于經常頭痛腦熱、喜歡感冒的人來說就可以適量補充。 其次,黃芪還能補中益氣。我們講過衛氣,現在我們說的是人體中氣,補中氣主要可補五臟之氣,五臟健康,自然可以遠離疾病。 再次,黃芪還能用來利尿消腫。被稱為醫圣的張仲景,在他的《傷寒雜病論》中提到用黃芪來治療風濕水腫療效顯著,所以有因為氣虛而引起的水腫,建議可用黃芪來進行調理。除此之外,黃芪對于健脾、傷口愈合也有好處。 2.適宜用黃芪調理的人群 適宜用黃芪進行調理的,首先是氣虛的人。李時珍說過,黃芪是“補氣第一藥”,對于肝氣不足、心氣不足、動不動就大喘氣的人,特別是對中老年人來說,可以用黃芪加以調理。 其次是對于脾胃氣虛,常有腹脹、便溏的人來說,也可用黃芪加以改善。同時,對于那些稍微動一動就容易出汗,全身感覺疲倦乏力的人來說,明顯是衛氣不足的情況,也可以用黃芪進行調理。 3.哪些人不能用黃芪 黃芪雖然補氣的效用明顯,但是畢竟是一味中藥,不可亂用,亦不可濫用。黃芪雖然被譽為“補氣第一藥”,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用的,尤其是這些人不宜用。比如對于濕氣重的人來說,服用黃芪容易會加重身體的不適癥狀。因此,有舌苔厚膩、身體困重的痰濕體質人群,不適合用黃芪調理身體。另外,氣滯、陰虛的人同樣不適合用黃芪,否則會加重癥狀。 對于到底是否可以服用黃芪,還有一個簡單的檢測方式,如果你在正常的運動量下特別容易出汗,說明氣虛,可以用黃芪。而且通常氣虛的人,經常感覺到疲憊乏力、食欲不振。常伴有抵抗力低下,特別容易感冒。如果你是個一年就要感冒十次以上,小毛病都需要打針吃藥還不容易恢復的人?;旧峡梢源_定屬于氣虛體質,可以用黃芪調理。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方白,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