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有底線和給予孩子自由并不矛盾,沒有底線的愛,會毀滅孩子,真正的自由也必然伴隨著規則。 作者:白魔女(爸媽進化論主筆) 郭德綱:“我現在看誰都是郭麒麟”。
“很多人以為是沒有機會,但是其實是他能力不夠,就算是有機遇,他們也抓不住?!?br> 剛,父母有底線 郭德綱對于兒子從不溺愛,可以用這兩句“郭氏家風”來說明:“忠誠孝子,讀書耕田”。 郭麒麟初中輟學后,郭德綱為其制定了嚴格的讀書計劃,郭德綱認為學歷雖不重要,可是讀書卻很重要。 他給郭麒麟還列出書單,通讀二十四史,時不時還會抽測兒子是不是用心在讀書。 新東方創始人之所以創業成功,母親的教育功不可沒,母親從他一年級上小學開始,就要求俞敏洪每天早上要把被子疊好,同時掃完地,才可以出門上學。 母親還要求他和姐姐,每天按時完成各科作業,不可拖延或者不寫,俞敏洪能從農村小伙考上中國知名學府,和這個良好習慣分不開。 自戀就是這么不堪一擊,唯有成長才能保全小雞破殼而出,孩子才有可能獲得人格獨立和性格的成熟。 柔,給予孩子自由 郭麒麟初二就輟學回家學相聲,而這個決定嚴格的郭德綱是同意的。 有人不明白郭麒麟在學校成績也不錯,有時還是班級第一,為什么要放棄光明的未來,選擇風險極高的相聲? 在我看來,孩子如果手握十幾個文憑,卻無法獨立生存,那么文憑就沒有用,也只能成為父母炫耀的資本,對于孩子沒有意義?!?/span> 郭德綱在家庭教育中看的通透,他明白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最終他們將成為自己,父母的底線,不過是幫助他們更快更好的實現目標。 湖南衛視曾做過特輯,他們采訪了雅禮中學的三個學霸以及父母,會發現這些父母都有個共同特征——尊重孩子的選擇。 其中因為籃球而保送北大的女孩張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頭寸板,身穿運動服,很難看出她是女孩。 父母卻對這些毫不在意,母親說只有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有無窮的動力,張懿對記者說,父母給與她選擇權。 中國教育專家孫瑞雪在《愛和自由》中說:“如果我們懂得愛孩子,我們就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成為他自己跟不能成為他自己,差別究竟在哪里? 就是兒童成為自己的時候,他會形成了一個自我,然后成為實現自我的人,最后他就能走出他的自戀。沒有自我,就無自我實現的可能,也無所謂成功可言?!?/span> 如果父母的底線是從外打破孩子的“全能自戀”,那么給與孩子自由選擇權,就是從內突破“自戀”。 “全能自戀”是虛假的自我,沒有人能夠一直被索取,包括父母,孩子的所有需求也不可能做到有求必應。 而真實的自我,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對事物做出判斷和取舍,既維護自己的合理需求,也保持對他人的理解。 有選擇自由的孩子,才能發現真實的自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而不是強求他人來滿足。 剛柔并濟,就是愛的剛剛好 美國教育專家劉易斯在《不獎不罰》中寫過一則案例。 一位母親有三個孩子,每天到晚上孩子就異常興奮,跑上跑下做游戲,睡覺太晚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母親不知道該怎么辦? 作者認為哄睡時,可以講睡前故事,但是聽完故事后,可以告訴孩子,安靜的閉眼睡覺,才能得到母親的晚安擁抱,如果吵吵鬧鬧,母親會不擁抱她。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對孩子懲罰警告的意味,只是淡定的告訴孩子自己的立場。 選擇權在孩子手里,孩子基本都會選擇母親的晚安擁抱,而孩子對于自己的選擇,也更愿意遵守。 在《規矩和愛》這本書作者寫道:“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 有底線和給予孩子自由并不矛盾,沒有底線的愛,會毀滅孩子,真正的自由也必然伴隨著規則。 剛柔并濟的教育理念,是對于孩子自我意識的的保護,也讓父母的愛不再成為單方面的犧牲。 同時教會孩子合理看待人與人的界限,明確滿足需求不能光向外要,正確的方式是也要看到別人的局限,學會處理自我需求。 作者簡介:白魔女,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營第8期基礎班學員,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喜歡心理學的教師,育人更是育己,讀懂自己內心,撫慰他人心靈,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