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老爺子在不在,他創造的那個江湖和那些快意恩仇的人都沒有消失。 一瞬間想起的是老頑童周伯通。在所有的金庸武俠人物中,我最喜歡他。 論出身,名門正派,輩分極高,全真七子都得尊他一聲師叔;論武功,他能與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并列,人稱“中頑童”;但若論起為人處世,他簡直是大大地胡鬧。與小輩郭靖結為兄弟,被困桃花島時自己和自己玩,還無意間發明了一套拳法,更是從來不理世俗規矩那一套,天真爛漫,我行我素。 像他一樣厲害的角色,往往被名聲所累,或執念于武功天下第一;像他一樣藐視條條框框的人,又難得有他的善良與刻苦。周伯通活的最明白,最快活,最后與老冤家瑛姑一起在百花谷深處歲終而亡。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金老爺子最喜歡的結局,但我相信,他也覺得周伯通這一輩子過得相當不賴。仔細想想,其實他早就在書中用許多人物的離場為生死作了注腳。 這些人或是一出場便威震天下的大俠,或是需要仔細回憶才能想起模糊片段的小人物。有人死得其所,有人死有余辜。一生作為不同,離場的姿態也大相徑庭??傊?,人各有命數。 一、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陳世驤在給金庸的信中寫道: 讀《天龍八部》必須不流讀,牢記住楔子一章,就可見'冤孽與超度’都發揮盡致。書中的人物情節,可謂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冤孽,說白了就是無論如何抗爭,也逃不過命運的捉弄。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改變不了結局的走向。 因為是契丹人的兒子,被迫退位丐幫幫主;因為幫耶律洪基平息叛亂,受封為南院大王;為了阻止遼人攻宋,終于自盡于雁門關外。俠之大者如蕭峰,一生都不明白: “我們這些人說一樣的話,吃一樣的飯,又有什么分別?為什么大家好好的都是人,卻要強分契丹、大宋、女真、高麗?你到我境內來打草谷,我到你境內去殺人放火?你罵我遼狗,我叫你宋豬?” 正如倪匡點評所言,發生在喬峰身上的事,無一不是解不開的死結,這些死結一個連一個,終于令得英雄如喬峰,也不得不悲劇收場,天下人宜同聲一哭。
沒人能洗白李莫愁。 盡管“容色甚美”,一身杏色道袍,腰間一柄拂塵,“眉間眼角卻隱隱含有煞氣”。 對李莫愁來說,愛是占有,得不到就要毀滅,沒有中間道。這種愛太極端,像烈火一樣把近旁的人都吞噬,最后也燒盡了自己。 一生中為數不多的溫情,盡數給了襁褓之中的郭襄。也許連她自己也不明白,何以對這樣一個小小的人質竟能手下留情,還設法尋來母豹的奶水。 火海中的最后時刻,看著楊過與小龍女一雙璧人,烈火灼身之痛,怎么比得上情花毒發作的痛。 也許下一世,她有機會明白愛是不嫉妒,又有恩慈。
為了“富貴不可限量”而認賊作父,極盡奸詐狠毒之能事。楊康死狀之慘,似乎應了“因果不虛,報應不爽”。自作孽,不可活。 中毒時指認完顏洪烈是害死父母的真兇,可見是不糊涂。然而這一生作孽無數,又是真糊涂。 張佳瑋評論,楊康的一生正是為了與出身相似的郭靖對比,兩人本該為宿命對手,卻命運殊途。在這種鏡像式的對比中,選擇似乎比出身更能決定人生的走向。 二、難道愛比恨更難寬恕
或許因為阿朱實在太可愛,而這一對愛侶太般配,有許多人無法原諒阿朱的離去。溫瑞安認為,蕭峰一生的悲劇中,最不可原諒的卻是阿朱。 他的理由是:蕭峰在世間再孤立,受人誤解,無地容身,但只要有阿朱,就還有一線生機,還有活下去的希望,還有愛情的滋潤,使他不致太過孤苦傷心。 可如果就此與蕭峰退隱,塞上牧羊,他們真的能獲得內心的平靜嗎? 深愛的人身負血海深仇,你會勸他放下,還是幫他復仇?阿朱想讓蕭峰明白,你的一生不能被仇恨淹沒。 蕭峰明白了,只是這代價是愛人的生命。
空見是 “少林四大神僧”之首,“見聞智性”中的絕頂高手,為人大智大慧,深得人心。在書中出場篇幅并不多,但其光輝熠熠,不輸給書中任何主角。 有人說他迂腐,有人說他徒勞。連謝遜自己都明白,“要我絕了報仇之心,改做好人,那是決計辦不到的,他說了也不過是白說,可是他叫我殺人之際有時想起他。” 而這善的種子的確發了芽。謝遜與張翠山比拼掌力,千鈞一發之際,謝遜忽然間想起了空見大師,沒再出手傷人,就此得了一位好義弟。 佛祖割肉啖鷹,舍身飼虎。高僧大德當如是。
難得有不夠美貌的女子能讓金庸的男主角和讀者如此難忘。 面黃肌瘦,眼如點漆。在整本書里直到后半部分才出場,離去時也非常平靜,但沒有人會忘記她。程靈素太讓人心疼。一身用藥的絕技,卻從未害過一個人。料事如神,卻也心知這過人的聰慧讓人忌憚,所以從來謹小慎微,寡言少語。 張愛玲說:沒有一個女人是因為她的靈魂美麗而被愛的。程靈素在胡斐心里,究竟又留下了多少分量呢? “小妹子對情郎——恩情深,你莫負了妹子——一段情,你見了她面時——要待她好,你不見她面時——天天要十七八遍掛在心!”王鐵匠那首情歌,似乎又在耳邊纏繞。 胡斐也明白,她活著時沒待她好,心里想著的是另一個姑娘。但于她而言,愛本是不求回報,不負我心。 三、就此別過,分道揚鑣
時光倒流十年,斡難河邊,小拖雷送小郭靖一個黃金項圈,小郭靖回贈的是一塊母親親手織就的汗巾。兩人都將對方的饋贈看得極其珍貴,就此結成“安答”。 這份純真,連一代天驕鐵木真也不由得動容,心下一暖。人大了各有各的路走,這樣的情誼再難夠。 曾經以為是一生的兄弟,最終分道揚鑣,戰場上相見已是對手。從前一起騎馬縱情大笑的時光,也終究要讓步于各自守護的家國大義。 不是誰的錯,只怪命運讓我們分離。
同是蒙古王公貴族之女,華箏不是趙敏,做不到背離家族追隨戀人而去,卻并不是她軟弱。 事實上,華箏的勇氣一點也不輸給趙敏。最后的訣別信里,冒死也要透露情報,只因“知君”。 也因知君,知道對方不愛自己,追無可追。但華箏從不死纏爛打,她一直都清醒,也一直坦白,愿意為了心上人去江南找他,也愿意退場。距離不是問題,你不愛我,也不是問題。 孔慶東評華箏“并沒有因為失去郭靖而失去了愛情,因為對愛的追求和執著是深埋在心底的。 真愛已然表達,愛情已經存在,還有什么可以苛求的呢?”
一見楊過終身誤,風陵渡往事終究也只有一個人記了一生。 這離別在郭襄的生命中留下了一個無法被超越的瀟灑背影,那個為她生日精心籌備三件禮物的大哥哥,說著江湖相逢,卻再也沒有出現。
離別總是重復上演,尋覓著楊過的郭襄,也在少年張君寶的心中種下了相逢和離別的因果。這一次離別后的等待和凝望,顯得更為隱秘。 世間最無奈的事,莫過于愛的人心有所屬,而你終其一生也只能看著那個離去的背影,藏起心事。 但在這兩段跨越了兩部書的凝望與思念中,沒有人為情所耽,而是各自成了一代宗師,不負百姓與蒼生。 這大概是最瀟灑的告別,也是最美好的守候。 四、忠誠與俠義,我以血書
須發灰白,背駝,左腳殘廢,肩窩下撐著一根枴杖。 很多人不記得馮默風,可他也曾師出名門。因為黑風雙煞背叛師門而被無辜累及,被黃藥師挑斷腳筋趕出桃花島。 若就此怨恨師父,或隨波逐流,都合情合理。但他從不忘師門教誨,假意到蒙古軍擔任鐵匠,伺機暗殺蒙古將領,意在保衛南宋邊境。最終為救郭靖黃蓉,死于金輪法王之手。 他有一百個理由恨這個世界,也有一百個理由安安穩穩地活下去。但他偏不。 網友蘭青桑點評:以他的武功,居然能阻擋金輪法王與蒙古三杰如此之久,那股舍身取義的決心究竟有多么慘烈,多么決絕?
名門正派與邪教魔女的愛情終究難逃世俗的圍攻,冰火島歸來之時,就是偷來的快樂償還之日。 一邊是同門之誼,一邊是夫妻之情,一邊是大多數的正義,一邊是對一個人的忠誠。 沒法選,選什么都是錯的。張翠山情勢所迫,自刎明志。相比之下,殷素素的決定更果斷,她從沒想站在“大多數”的那一邊,只有她愛的人才值得付出忠誠。 有人覺得張翠山迂腐,有人覺得殷素素是絕望失去了丈夫的信任。若設身處地一想,但凡張翠山稍讓步于所謂的江湖俠士們,或動搖對妻子的感情,結局都不必如此慘烈。 悲劇之所以痛徹心扉,正因為它將人推至極端的考驗下,剖開胸膛,用血滌清最后的堅持。 五、江湖笑,恩怨了
洪七公和歐陽鋒最后的交手,已經成為一種終極價值的較量。 一正一邪,一善一惡,二人花了一輩子為各自所捍衛者花光心血,斗得你死我活。到了最終這一回決斗,武功皆已達化境,碰撞出一個相擁而亡的結局。 那大笑的回聲便是在告誡世人,名震江湖也罷,傲視群雄也罷,最終也不過是葬身山野中,一世轉成空。 滄海一聲笑,江湖恩怨自此了。 人物在書中一個個離場謝幕,最后,創造他們的人也離開了讀者和觀眾。但此時喟嘆再無江湖,無疑是對老爺子一生用心的辜負。 結局重要也不重要,因為有些東西早已在這之前寫進命書。為愛、為忠誠、為信念、為救贖而花光一生的心血,再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 從來無愧疚這一生 追趕我心里美夢 長期如戰斗 總不舍總不棄 不管總撲空 即使風雨撲得洶涌 盡管天意任意作弄 一生只管追蹤 心內有夢 誰人能看透這一生 可擺脫心里欲求 誰人能看透了 得失雖得到 終不可永久 拋開爭斗挽起衣袖 不牽不掛是最自由 瀟瀟灑灑的走 不問以后 ——《活得瀟灑》(1996年TVB《笑傲江湖》主題曲) 文 | Emma、凡凡、黃蓉她妹、RAM 咋整話題 你最喜歡金庸筆下的哪個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