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為什么叫四川呢?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四川人,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四川名字的由來,一直都不知道四川為什么叫四川。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不知道呢?今天看到了朋友群里聊到這個事情,那小編就跟大家一起聊聊:四川為什么叫四川! 四川省地圖 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于中國大陸西南,長江上游地區,北連陜西、甘肅、青海,南接云南、貴州,東鄰重慶,西銜西藏,四川地貌以山地為主,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地貌類型。四川省共轄1個副省級市、17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其中包括53個市轄區、17個縣級市、109個縣、4個自治縣。截至2016年底,常住人口8262萬人。四川因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資源富集、風景優美被譽為“天府之國”。 川,拼音為chuān,漢字,是河流等意思。川即河流之意,河流:名山大川;川流不息;百川歸海;河川;海納百川。 《周禮·地官司徒第二·遂人/土均》中記載,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zhěn);百夫有洫(xù),洫上有涂;千夫有澮(kuài),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于畿(jī)。--《周禮· 地官 · 遂人》鄭玄注:'萬夫,四縣之田。遂、溝、洫、澮,皆所以通水于川也。' 關于四川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四川,顧名思義,是“四條大河流經之地”。這個說法,仿佛有幾分道理。因為,現今四川省境內正好有四條自北向南流向的河流:金沙江、雅礱江、岷江、嘉陵江。 (金沙江) (雅礱江大峽谷) (岷江) (嘉陵江) 但上文的說法,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準確的。 因為“四川”這個名稱起源于宋代,而不是“望文生義”地起源于“四條大河”——雖然“川”字的最早意思是指河流,但“四川”的“川”其實不是指河流,而是指平原,是“平川”的“川”,而不是“川流”的“川”。 上古時我們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創造了四川文化的那個區劃,在秦時置為巴郡、蜀郡,汗代叫益州。 唐代改為劍南道,后分為劍南西川道和劍南東川道,分別在成都和三臺設立治所。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區劃,只有東、西兩川,故簡稱“兩川”。 唐玄宗時,他又對此區劃作了調整,有了劍南西川道、劍南東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設置(山南西道轄今陜南、川北地區、治所在汗中)。這樣,便有了“三川”的簡稱。 川峽四路 宋真宗咸平4年 (公元1001年),將川峽路(也就是現在的四川)一分為四,即益州路 (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 (后改潼川路)、利州路 (州治廣元)、夔州路 (州治奉節),合稱為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 宋朝的川峽四路 由于宋真宗這一調整,又在益(成都)、梓(三臺)、利(汗中)州三州之外,新置夔州(奉節),于是,這一區域在宋代便被稱為“川峽四路”,后來就簡稱為“四川”。這就是我們“四川”的來源。 元朝的行省制 元朝在各地設置行中書省,川峽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書省,“四川省”名自此問世。 元朝的行省制 建國初期四川的四行署 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復四川省,定省會為成都市。 所以,“四川”的“川”是因為巴蜀盆地四周高山環繞而中部平原或丘陵綿延這種地形而得名,不是因為具體哪條河或哪幾條河而得名。一般巴蜀盆地可泛稱四川(如福建、廣西又稱八閩、八桂),而其東西南北部又可稱西川、東川、南川、北川或川西、川東、川南、川北。 |
|